攤鋪機轟鳴著向前,瀝青在高溫下泛著油亮的光澤,這條蜿蜒向遠方的公路,不僅是連接城鄉(xiāng)的交通線,更是考驗人心的“廉潔線”。每一寸路基的夯實、每一段路面的鋪設,都不僅是工程建設的環(huán)節(jié),更是對廉潔初心的無聲考驗。在公路項目上,我見過混凝土里藏著的責任,也讀懂了安全帽下堅守的底線。
站在公路項目的工地上,看著堆得整整齊齊的砂石、碼放有序的水泥,總覺得這些建材不只是修路人的“原材料”,更像是檢驗初心的“試金石”。一條路要走得穩(wěn)、走得久,光靠堅硬的路面不夠,還得靠藏在背后的廉潔心,那才是公路底下最結實的“安心石”。
公路項目上的廉潔,其實藏在很多“看得見”的規(guī)矩里。就說買材料吧,不是誰跟項目上的人熟,就能把砂石送進來。所有供應商都要公開比選,誰家的質量好、價格公道、手續(xù)齊全,才能中標。材料運到工地那天,得有好幾個人一起檢查:有人看砂石里有沒有摻土、有人對照單子數數量、有人盯著過秤的數字、最后還要一起簽字確認。想偷換批差材料、多報點數量?這些規(guī)矩就像一道一道門,把歪心思都擋在外面。
公路項目上的廉潔,體現在細節(jié)的“水泥澆筑”中。施工產生的邊角料、剩余建材,并非無人問津的“小事”,而是納入專項管理臺賬,清點、登記、回收、再利用全程留痕,既避免資源浪費,更堵住“小貪小占”的漏洞;項目現場的安全防護、臨時設施搭建,嚴格按標準執(zhí)行,不搞“變通”、不打“折扣”,因為每一處偷工減料,都可能埋下安全隱患,亦是對廉潔底線的觸碰。就連項目辦公區(qū)的水電使用、辦公用品采購,都有明確標準,杜絕鋪張浪費,以“小題大做”的態(tài)度,守住廉潔的每一個微小關口。
等公路通車那天,看著汽車平穩(wěn)地跑在上面,看著村民拉著農產品高高興興去鎮(zhèn)上,就會明白:廉潔不是掛在嘴邊的空話。它是每一次選材料時的不偏私,是每一次算賬目時的不馬虎,是每一次管小事時的不隨意。只有把這些“廉潔事”做扎實,修出來的路才能讓大家走得放心,修路人的心里也才能揣著踏實。道路承載的是交通往來,更是民生期待;而廉潔承載的是行業(yè)信譽,更是人心所向。筑路者守得住廉潔底線,修出的路才能經得起風雨侵蝕、歲月考驗,成為連接城鄉(xiāng)的“放心路”,更成為守護初心的“正氣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