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訊(通訊員 楊冰杰)塔吊的探照燈掃過晾衣繩時,老張正把洗好的工裝搭上去。繩子是用廢電線接的,繃在臨建板房的兩根立柱之間,風一吹,藍布衫子和迷彩褲就撞在一起,窸窣響像有人在小聲說話。
“張師傅,借個洗衣粉。”新來的小周抱著盆臟衣服跑過來,褲腳還沾著下午拌砂漿時蹭的灰。這小伙子剛從職校畢業(yè),臉嫩得很,第一次上工地時,見著鋼筋上的銹都嫌扎手。
老張從床底下拖出半袋“強力去油”,袋子上印的模特早褪成了模糊的色塊:“省著點用,這玩意兒洗工裝還行,洗你那白T恤可不行——去年老李用它洗汗衫,領(lǐng)口直接爛了個洞。”
板房里亮起三盞節(jié)能燈,燈管嗡嗡響。墻角的電扇轉(zhuǎn)得慢悠悠,吹起地上的木屑和水泥灰。老李盤腿坐在床上,正用錐子扎勞保鞋的鞋底——后掌磨透了,他準備塞塊橡膠墊進去。“小周,今兒綁鋼筋時咋老走神?”他頭也不抬,錐子“噗”地扎透帆布,“王工罵你那陣,我看你臉都白了。”
小周的臉果然紅了,搓著衣角嘟囔:“我媽打電話,說我爸在老家蓋雞棚摔了,想讓我回去……”“摔得重不重?”老張遞過個小馬扎,“蓋雞棚哪有蓋大樓穩(wěn)當?你爸要是知道你在這學技術(shù),將來能當技術(shù)員,保準不讓你回。”
隔壁板房傳來咳嗽聲,是老劉。他前陣子支模板時閃了腰,現(xiàn)在每天吃止疼片。“我說你們,”老劉的聲音飄過來,“明兒早上下料,記得把那批新鋼筋多量兩遍,別跟上次似的,短了兩公分還往上綁。”
“知道了劉哥!”小周應(yīng)著,忽然笑了,“前兒我看見監(jiān)理拿著咱們綁的鋼筋拍照,說要當樣板呢。”
老李“嗤”了一聲,把扎好的鞋往地上頓了頓:“那是咱手藝過硬。想當年我在城里蓋地標樓,鋼筋綁得跟算盤珠似的,監(jiān)理瞅了三趟,愣是挑不出錯。”
風從板房縫隙鉆進來,帶著遠處攪拌站的柴油味。老張摸出半包煙,給老李遞了一根,自己也點上一支。煙頭在昏黃的燈光下明滅,把三個影子投在斑駁的墻壁上,忽長忽短。
“小周,”老張吸了口煙,煙圈慢悠悠飄向天花板,“你爸摔了,我先給你湊兩千塊錢應(yīng)急。等這棟樓封頂,咱拿了獎金,你再還我。”他頓了頓,指節(jié)敲了敲床板,“這工地看著糙,可只要肯干,啥坎兒過不去?你看這樓,從地基到現(xiàn)在快二十層了,不也是一磚一瓦碼起來的?”
遠處的打樁機“咚”地響了一聲,震得板房頂上的鐵皮“咔嗒”動了動。老李把煙蒂摁在鞋底,起身拍了拍小周的肩膀:“明兒早點起,我教你看鋼筋圖紙。這玩意兒學會了,將來走到哪都吃香。”
夜?jié)u漸深了,板房里的燈一個個滅了。只有塔吊的探照燈還在轉(zhuǎn),把工地照得像片星子落滿的場院。明天一早,這里又會響起鋼筋碰撞的叮當聲,響起灰漿車轱轆的咕嚕聲,響起那些帶著鄉(xiāng)音的吆喝聲——那是比任何語言都實在的,日子往上長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