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文/潘立軍
辦公室的電風(fēng)扇又在嗡嗡作響時,我總會想起阜康天池的風(fēng)。那風(fēng)里裹著雪水的清冽,松針的微苦,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guān)于時光的味道。
第一次與天池相遇,是工作第五年的夏天。那會兒單位的老班車剛過阜康市區(qū),就開始在山路上喘粗氣。柏油路像條被曬軟的黑帶子,纏在起伏的山梁上,車輪碾過碎石子的聲響里,總夾雜著發(fā)動機吃力的轟鳴。有人扒著車窗看山,說這路陡得像要豎起來,司機師傅回頭笑:“別急,到了山頂,保管你們忘了這累。”
果然。當(dāng)班車終于拐過最后一道彎,天池像塊突然展開的藍寶石,猝不及防地撞進眼里。沒有售票處,沒有指示牌,甚至連像樣的臺階都沒有,只有一條被游人踩出的土徑,蜿蜒著通向水邊。那會兒的天池是敞開的,像個慷慨的主人,接納著從城里涌來的避暑人。我們單位的人找了片松樹林鋪開塑料布,搪瓷缸里泡著磚茶,面包就著黃瓜,笑聲能驚起水邊的水鳥。遠處的博格達峰還戴著雪帽,倒映在池子里,連風(fēng)都變得小心翼翼,怕吹皺了這幅畫。有人脫了鞋往水里走,剛沾到水就尖叫著跳回來——那雪水融成的湖,涼得能冰透骨頭。
第二次去天池,已是十幾年后。車子換成了四驅(qū)越野車,盤旋上山時穩(wěn)當(dāng)?shù)煤?,?dāng)年班車喘粗氣的路段,如今只需要輕打方向盤就能掠過??斓缴巾敃r,一道欄桿橫在路前,穿制服的工作人員笑著遞來門票。“現(xiàn)在規(guī)范啦,”同行的山東老鄉(xiāng)接過票,眼睛卻早被遠處的景色勾走,這水怎么這么藍?跟咱們那兒的湖完全不一樣。"
他說得沒錯。天池的藍是有層次的,近岸處是透明的淺藍,像融化的冰塊;往深處去,漸漸染成孔雀藍,再遠些,竟成了墨藍,仿佛藏著什么秘密。我們在湖邊的蒙古包里坐下,手抓肉的香氣混著奶茶的醇厚漫出來。老板娘說,現(xiàn)在游客多了,她們從山下搬來,靠著這好景致過日子。老鄉(xiāng)舉著酒杯站起來,對著博格達峰比劃:“這山真俊,頂著雪呢,咱們那兒七月哪有這光景。”那天我們待到日頭西斜,看夕陽把湖水染成金紅,才戀戀不舍地發(fā)動車子。后視鏡里,天池漸漸縮成一塊碎金,嵌在群山褶皺里。
再遇天池,是今年春節(jié)。車剛到景區(qū)門口,就被攔住了——昨晚下了場大雪,上山的路結(jié)了冰,景區(qū)臨時關(guān)閉。我和家人站在刻著“天池”二字的石碑前拍照,雪花還在飄,落在睫毛上,涼絲絲的。停車場里整整齊齊停著百十輛車,游客們?nèi)齼蓛傻卦谘┑乩锶鰵g,孩子們堆的雪人戴著紅圍巾,倒像是景區(qū)新添的景致。
“以前哪有這么講究,”我指著遠處的游客中心向同行的兒子說,“那時候是踩著泥路往湖邊走,現(xiàn)在連臺階都是防滑的。”確實,售票處變成了氣派的玻璃建筑,上山的路鋪著防滑墊,指示牌上標(biāo)著海拔和溫度,連衛(wèi)生間都帶著暖氣。雖然沒能上山,但站在山腳下看雪,也有別樣的滋味。博格達峰在雪霧里若隱若現(xiàn),像位蒙著面紗的老者,而天池,就藏在他的衣襟里,等著天晴時再露真容。
回程的路上,我想起這三次相遇。從老班車的喘息,到越野車的平穩(wěn);從無拘無束的野趣,到規(guī)范有序的景致;從一群人的喧鬧,到一家人的閑逸。天池好像沒怎么變,博格達峰依舊,湖水依舊,風(fēng)里的清冽依舊。變的,是我們走近它的方式,是歲月留在我們身上的痕跡。
或許,風(fēng)景從來都不只是風(fēng)景。它像面鏡子,照見我們走過的路,遇見的人,還有那些悄悄溜走,又在某個瞬間突然清晰的時光。就像此刻,窗外的空調(diào)還在嗡嗡響,但我只要閉上眼睛,就能聽見天池的風(fēng),帶著雪水的清冽,松針的微苦,輕輕吹過來。
第一次與天池相遇,是工作第五年的夏天。那會兒單位的老班車剛過阜康市區(qū),就開始在山路上喘粗氣。柏油路像條被曬軟的黑帶子,纏在起伏的山梁上,車輪碾過碎石子的聲響里,總夾雜著發(fā)動機吃力的轟鳴。有人扒著車窗看山,說這路陡得像要豎起來,司機師傅回頭笑:“別急,到了山頂,保管你們忘了這累。”
果然。當(dāng)班車終于拐過最后一道彎,天池像塊突然展開的藍寶石,猝不及防地撞進眼里。沒有售票處,沒有指示牌,甚至連像樣的臺階都沒有,只有一條被游人踩出的土徑,蜿蜒著通向水邊。那會兒的天池是敞開的,像個慷慨的主人,接納著從城里涌來的避暑人。我們單位的人找了片松樹林鋪開塑料布,搪瓷缸里泡著磚茶,面包就著黃瓜,笑聲能驚起水邊的水鳥。遠處的博格達峰還戴著雪帽,倒映在池子里,連風(fēng)都變得小心翼翼,怕吹皺了這幅畫。有人脫了鞋往水里走,剛沾到水就尖叫著跳回來——那雪水融成的湖,涼得能冰透骨頭。
第二次去天池,已是十幾年后。車子換成了四驅(qū)越野車,盤旋上山時穩(wěn)當(dāng)?shù)煤?,?dāng)年班車喘粗氣的路段,如今只需要輕打方向盤就能掠過??斓缴巾敃r,一道欄桿橫在路前,穿制服的工作人員笑著遞來門票。“現(xiàn)在規(guī)范啦,”同行的山東老鄉(xiāng)接過票,眼睛卻早被遠處的景色勾走,這水怎么這么藍?跟咱們那兒的湖完全不一樣。"
他說得沒錯。天池的藍是有層次的,近岸處是透明的淺藍,像融化的冰塊;往深處去,漸漸染成孔雀藍,再遠些,竟成了墨藍,仿佛藏著什么秘密。我們在湖邊的蒙古包里坐下,手抓肉的香氣混著奶茶的醇厚漫出來。老板娘說,現(xiàn)在游客多了,她們從山下搬來,靠著這好景致過日子。老鄉(xiāng)舉著酒杯站起來,對著博格達峰比劃:“這山真俊,頂著雪呢,咱們那兒七月哪有這光景。”那天我們待到日頭西斜,看夕陽把湖水染成金紅,才戀戀不舍地發(fā)動車子。后視鏡里,天池漸漸縮成一塊碎金,嵌在群山褶皺里。
再遇天池,是今年春節(jié)。車剛到景區(qū)門口,就被攔住了——昨晚下了場大雪,上山的路結(jié)了冰,景區(qū)臨時關(guān)閉。我和家人站在刻著“天池”二字的石碑前拍照,雪花還在飄,落在睫毛上,涼絲絲的。停車場里整整齊齊停著百十輛車,游客們?nèi)齼蓛傻卦谘┑乩锶鰵g,孩子們堆的雪人戴著紅圍巾,倒像是景區(qū)新添的景致。
“以前哪有這么講究,”我指著遠處的游客中心向同行的兒子說,“那時候是踩著泥路往湖邊走,現(xiàn)在連臺階都是防滑的。”確實,售票處變成了氣派的玻璃建筑,上山的路鋪著防滑墊,指示牌上標(biāo)著海拔和溫度,連衛(wèi)生間都帶著暖氣。雖然沒能上山,但站在山腳下看雪,也有別樣的滋味。博格達峰在雪霧里若隱若現(xiàn),像位蒙著面紗的老者,而天池,就藏在他的衣襟里,等著天晴時再露真容。
回程的路上,我想起這三次相遇。從老班車的喘息,到越野車的平穩(wěn);從無拘無束的野趣,到規(guī)范有序的景致;從一群人的喧鬧,到一家人的閑逸。天池好像沒怎么變,博格達峰依舊,湖水依舊,風(fēng)里的清冽依舊。變的,是我們走近它的方式,是歲月留在我們身上的痕跡。
或許,風(fēng)景從來都不只是風(fēng)景。它像面鏡子,照見我們走過的路,遇見的人,還有那些悄悄溜走,又在某個瞬間突然清晰的時光。就像此刻,窗外的空調(diào)還在嗡嗡響,但我只要閉上眼睛,就能聽見天池的風(fēng),帶著雪水的清冽,松針的微苦,輕輕吹過來。
為您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