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歲月熔金處,心安即吾鄉(xiāng)
——賞析杜曉言新作《人生不過夕陽紅》
林赤喜
當64歲的鐵道兵詞人杜曉言在2025年秋季的濟寧寫下"人生不過夕陽紅"這句詠嘆時,他鍵盤屏幕流淌的不僅是個人的生命感悟,更是一代建設者用四十五年風霜打磨出的生活哲學。這首詞以質樸如鋼軌般的語言,將人生暮年的從容與豁達,譜成了一曲不輸朝陽的生命贊歌。
一、從"工地詞人"到"夕陽紅人"的生命回響
作為中國職工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過《情感家園》等多部歌詞集的創(chuàng)作者,杜曉言的文字始終帶著高鐵建設工地泥土與汗水的溫度。從"晨霧漫過工地臺,鐵鍬叩醒晨光來"的建設者寫照,到如今"走過風雨,踏過寒霜"的歲月回望,詞人將四十五年鐵道兵生涯與筑路經歷沉淀為詞行里的"半生故事"。這種經歷賦予詞中"幾番起伏,幾番跌宕"以厚重的現(xiàn)實質感,讓"回頭一望,都是過往"的淡然擁有了足夠的生命重量支撐。
2025年4月,他曾在《六十四歲感懷》中寫下"殘陽影里賦詩篇"的句子,短短半年后,這份感悟已升華為"縱然余暉也亮八方"的生命自信。這種轉變并非偶然——當一個人見證過祖國山河在建設者手中煥新,經歷過"走遍祖國東西南北"的漂泊,晚年的"自在心安"便有了最堅實的根基。
二、解構"夕陽紅":傳統(tǒng)意象的現(xiàn)代重構
在漢語語境中,"夕陽"歷來與遲暮、蒼涼相連,但杜曉言卻徹底顛覆了這種傳統(tǒng)認知:
感官維度的溫暖重構:詩中"晚風送暖 帶著清香"打破了夕陽的清冷感,將視覺的"紅"轉化為觸覺的"暖"與嗅覺的"香",讓暮年時光有了可觸碰的溫柔質地。這種通感手法的運用,讓"夕陽紅"從抽象意象變?yōu)榭审w驗的生活場景。
生命態(tài)度的積極轉向:與劉禹錫"莫道桑榆晚"的勸慰不同,詩人直接宣告"人生不過夕陽紅",將晚年從人生的附屬階段提升為生命本質的呈現(xiàn)。"少了沖動,褪了鋒芒"不是衰退的無奈,而是"一杯清茶,萬般舒暢"的主動選擇,這種視角轉換賦予衰老以美學價值。
價值認知的超越性:"看過繁華,品過炎涼"后的"是非對錯,別掛心腸",展現(xiàn)的不是消極避世,而是歷經滄桑后的通透。當"曾經追逐,曾經向往"都化為"天邊那抹霞光",物質追求便升華為精神層面的審美體驗,這與詩人"退休生活真的很酷"的生命態(tài)度形成呼應。
三、地域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共鳴
詞末標注的"濟寧"并非偶然。這座儒家文化發(fā)源地,賦予作品"心安無懼"的精神底色——正如濟寧作家網(wǎng)刊文所寫"故鄉(xiāng)的晚霞,是靈魂的燈塔",杜曉言將這份地域文化基因融入對生命的理解,讓"笑著把余生,慢慢欣賞"的從容有了文化根脈 。
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的當代,這首詩更具有超越個人的時代意義。它不同于歐洲文化中"活時盡情享受"的個體主義,而是傳遞出一種東方式的生命智慧:晚年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余暉亮八方"的新起點。這種智慧既繼承了"樂對丹霞笑雁風"的傳統(tǒng)豁達,又融入了當代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生命熱情,形成獨特的時代回響。
當最后一節(jié)"自在心安,無懼風浪"與開篇"走過風雨,踏過寒霜"形成閉環(huán),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詞人的生命總結,更是一種歷經時代風雨后沉淀下來的生活哲學——真正的從容,不是未經世事的天真,而是閱盡滄桑后的通透;最美的夕陽,不在天邊的霞光里,而在"一杯清茶"映照出的,那份"把余生慢慢欣賞"的生命自覺中。
附:歌詞
人生不過夕陽紅
杜曉言
走過風雨踏過寒霜,
半生故事心里頭裝。
幾番起伏幾番跌宕,
回頭一望都是過往。
人生啊不過夕陽紅,
晚風送暖帶著清香。
少了沖動褪了鋒芒,
一杯清茶萬般舒暢。
看過繁華品過炎涼,
是非對錯別掛心腸。
曾經追逐曾經向往,
都變天邊那抹霞光。
人生啊不夕陽紅,
晚風送暖帶著清香。
少了沖動褪了鋒芒,
一杯清茶萬般舒暢。
縱然余暉也亮八方,
笑把余生慢慢欣賞。
人生啊不過夕陽紅,
自在心安無懼風浪。
2025.9.6 濟寧
走過風雨踏過寒霜,
半生故事心里頭裝。
幾番起伏幾番跌宕,
回頭一望都是過往。
人生啊不過夕陽紅,
晚風送暖帶著清香。
少了沖動褪了鋒芒,
一杯清茶萬般舒暢。
看過繁華品過炎涼,
是非對錯別掛心腸。
曾經追逐曾經向往,
都變天邊那抹霞光。
人生啊不夕陽紅,
晚風送暖帶著清香。
少了沖動褪了鋒芒,
一杯清茶萬般舒暢。
縱然余暉也亮八方,
笑把余生慢慢欣賞。
人生啊不過夕陽紅,
自在心安無懼風浪。
2025.9.6 濟寧

1962年生于山東鄆城,定居濟寧。1981年入伍,鐵道兵生涯積淀的軍旅情懷與山河見聞,成為其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1986年起專注歌詞創(chuàng)作,累計產出作品超3000首,散見于《詞刊》《歌曲》等權威刊物及中央電視臺、海南衛(wèi)視等媒體平臺。
代表作《祖國,我為你自豪》《我的中國》屢獲國家級獎項,《西雙版納的歌謠》《壯鄉(xiāng)三月春光美》等被改編為葫蘆絲經典曲目,《水鄉(xiāng)江南》《走壯鄉(xiāng)》入選大學教材。已出版《選擇美好》《情感家園》等歌詞集及《散文集》,創(chuàng)作成就獲《人民日報》《工人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作品以質樸真摯的風格引發(fā)廣泛共鳴。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