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訊(通訊員 薛小媛)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像一幅緩緩展開的老北京畫卷,字里行間都是胡同里的煙火氣,卻又藏著成年人世界里不易察覺的溫柔與悵惘。合上書頁時,仿佛還能聽見駱駝脖子上的鈴鐺聲,看見英子那雙清澈的眼睛,在夕陽里望著惠安館的方向。
英子的世界是純粹的。她不懂秀貞的瘋癲,只覺得她梳辮子的樣子好看;她不明白小偷為什么要藏東西,只記得他說“等弟弟好了,我就不干這營生了”;她更讀不懂宋媽離開時的眼淚,只知道那個總給她買驢打滾的人,要回鄉(xiāng)下了。在孩子的眼里,善惡沒有絕對的界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與溫柔——就像妞兒脖子上的青痕,秀貞藏在枕下的金鐲子,都裹著一層不得已的苦衷。
可成長從來都是一場目送。秀貞和妞兒消失在雨夜的火車聲里,小偷被警察帶走時與英子對視的那一眼,蘭姨娘和德先叔坐上馬車遠(yuǎn)去的背影,最后是父親墓前那棵悄悄長高的石榴樹……這些告別,像落在舊時光里的雨滴,打濕了英子的童年,也讓她在懵懂中明白了“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最動人的,是林海音筆下的老北京。胡同里的叫賣聲、西廂房的煤油燈、護(hù)城河上的游船,還有那些帶著京味兒的稱呼——“小英子”“瘋姑娘”“宋媽”,都帶著歲月的溫度??蛇@溫度里,又藏著舊時代的無奈:女人的命運系在男人身上,窮人的生存像風(fēng)中的殘燭,連孩子的天真,也遲早要被現(xiàn)實磨出棱角。
合上書,突然懂了為什么英子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成長就是在一場場告別里,把那些留在城南的舊事,釀成心里的酒,帶著它繼續(xù)往前走。而那些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生命里的人,無論好壞,都成了照亮前路的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