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光華
今年的中秋,也許是我在貴陽過的最后一個中秋節(jié)了。2010年10月上場貴陽樞紐鐵路工地,沒想到在貴陽一呆就是整整9年。期間見證了貴陽這個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快速發(fā)展與崛起。多彩的土地,秀美的山水,中秋之夜,在這異地他鄉(xiāng),我突然想看看天上的月亮。晚上8點,項目部會餐過后,我便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項目部的小院里,開始看著東邊天際邊漸漸升起的一輪明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宋代蘇軾把中秋之月境寫得如此生動、傳神、靜美。我站在皎潔的月光下,長長的鋼軌從路基上穿過隧道,越過橋梁,延綿不絕地伸向遠方。我的身后是黛色的山巒和散落的村莊,一條鄉(xiāng)村公路從項目部門前通過,這個中秋之夜,周圍的一切都是那樣的靜謐、和諧、柔美。
在我的印象當中,最難忘的有關(guān)中秋望月的記憶有三次。很小的時候,在故鄉(xiāng)的農(nóng)家小院,仰望一輪圓月,尚不知道900多年前的蘇軾就已經(jīng)有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發(fā)問,只是覺得故鄉(xiāng)的月亮很圓很亮很美。20年前,因修建銅黃高速公路,在宜君山區(qū)的一個小山溝里,中秋之夜,也是在村口的一個農(nóng)家院落,仰望天邊的一輪明月,蒼穹的夜空中,繁星點點,月光灑滿了靜靜的村莊,清輝萬里,我想起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句。天涯海角同享一輪明月,這意境是何等的美妙何等的遙遠!又念起唐代詩人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詩人通過一輪明月表達出古代長安婦女在中秋明月之夜對戍邊丈夫的無盡思念。第三次,2002年在青藏高原,我有幸參加了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建設(shè),那年的中秋夜,在海拔5000米高的風火山上,一輪明月升起在離天最近的地方,清冷的月光照盡了高原上的天地萬物。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這邊關(guān)的明月原來也是如此的浩瀚壯美。那夜,在這被稱為生命禁區(qū)的青藏高原,我和已故的我的老領(lǐng)導(dǎo)呂西亞,還有項目部幾個同志月下斟酒,對酒當歌,那是何等的豪邁何等的英雄氣概!
翻開中國的古典詩詞,古人描寫中秋明月的詩詞俯拾皆是,唐代的李白、白居易、杜牧、王昌齡等,宋代的蘇軾、柳永、李煜無一不是寫月的高手。古人通過寫月,多表達思鄉(xiāng)之情,也有表達友人、親人間離別之痛,相思之苦,也有抒發(fā)邊關(guān)將士的戍邊之苦和凌云壯志。而南唐后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詞人通過對月的詠嘆,表達了一種強烈的家國之情、亡國之恨!
我從無盡的遐想中又回到了現(xiàn)實,夜里十點多了,我還獨自在項目部的院子里欣賞這已經(jīng)升起了很高的一輪圓月。斗轉(zhuǎn)星移,月光下,萬籟俱寂,偶爾聽到幾聲秋蟲的叫聲。“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我在想,現(xiàn)在的人們,還有幾人能穿過林立的樓盤、城市的霓虹,去追尋天邊的這輪明月,在這中秋月圓之夜,靜靜的看這一輪明月,還有幾人能解古人之風情,感悟萬古之明月?
作者單位: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