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文/余智文
父親常常給我講“字如其人”,小時候的我惱他給我定下的每天練字的規(guī)矩,總是在心里腹誹。在最愛玩鬧的年紀,院子里的孩子在瘋跑,我卻坐在桌邊一遍遍練點豎折勾,喧鬧聲傳進我的耳朵,讓我摔筆不忿。因為很多長相普通的同學寫出來的字都那么好看,怎么能說字如其人呢?后來我逐漸明白,字如其人并不單純以長相來定性的,文字好似一張綜合性很強的試卷,它取決于人書寫時的心境因素、環(huán)境因素和內在控制力;象征著人對于字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審美力;更深層次地展現著人的精神內涵,知識儲備和遠見卓識。一筆一劃、張弛有度,字字傳神,怎能說它不像你?父親是村上為數不多的高中生,在那個年代,這已經算是“高學歷”了,得意于這個文憑,寫的一手好字,到現在我也總是記起他給我講練字的經歷。村上每到趕集,父親便早早起床,圍在代寫春聯的“老秀才”攤子旁,一坐就是一天,那時候農村的條件普遍艱苦,鉛筆要留著考試,父親便只是用手在青石板上臨摹筆跡。“老秀才”看到父親,也不急驅趕,每每寫完一副聯,便指點父親筆法,那一老一少的身影深刻而又雋永,我腦海中的畫面也鮮活起來。
相比于母親喜歡熱鬧的性格,父親總是能通過自己和一些老物件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繪畫、書法、笛子,家里柜子上擺滿了父親的各種心愛之物,足以見得父親的用心,應該說他的內心世界很豐富。我也會學著父親的樣子書寫繪畫,父親每每見此都會倍感欣慰,我也是心領神會地感受著父親書寫時的律動,經年累月,在書法上我也有了很多自己的心得,腦海中時常浮現父親寫字中的那種恬淡、自在、灑脫的神情,就像他面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一樣,清心寡欲,守得住自己的本心,寄情于山水。不過好像萬事都不會如想象中的那樣順利。
隨著工作的擔子越來越重,責任越來越大,總會面對各種應酬,生活各方的壓力接踵而來,那時的我總是倍感疲憊,寫字也是寥寥數筆,沒有了剛參加工作時的純粹,大筆一揮,自以為很瀟灑,那些字好像那個時候的我總是那么的浮躁,那么的沉不住氣。只有我知道,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變了,就像我的寫字一樣,少了那份心平氣和,像杯杯下肚的烈酒,而不是沁人心扉的清茶,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缺失了什么,我重新拾起了毛筆,那個墨寶總能幫我去除浮躁,讓我內心平和。
字,它就好像你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它能真真實實地反應你人生每一個階段的下的各種狀態(tài),它不是畫皮,更像影子。翻開那些泛黃的紙片,你一定會想起那個時候的自己,也會感慨現在的自己,字如其人,所以更要認真寫字,踏實做人。
為您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