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車訊(通訊員 胡月)在輝煌的華夏歷史之中,愛國為時代永恒的旋律。無數(shù)的歷史名人詮釋何為愛國,有人用自己的雄才大略推動國家治理發(fā)展,引領國家走向繁榮;有人練就一身武藝本領,所向披靡護衛(wèi)國家安定一方;有人用自己學富五車的知識,書寫國家榮耀。
愛國是一種而無畏的擔當。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在,無數(shù)有志之士都用熱血來捍衛(wèi)對祖國的忠誠。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心憂國家,為禁絕鴉片、捍衛(wèi)國家尊嚴挺身而出,哪怕遭遇貶謫、前路艱難,也毫不退縮其愛國的堅毅之志;愛國同樣意味著使命與奉獻。在近代中國遭受列強欺凌的黑暗時期,眾多愛國者挺身而出。梁啟超先生以筆為武器,高呼“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為國家的未來而努力。在當代,愛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我們無需像先輩那樣奔赴戰(zhàn)場,但在各自的崗位上,我們同樣能夠展現(xiàn)愛國情懷。醫(yī)護人員在疫情爆發(fā)時勇敢地站出來,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工作,為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力量;邊防戰(zhàn)士在邊境線上堅守,用青春和熱血捍衛(wèi)國家主權。他們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愛國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要付諸于行動。
歷史的風雨盡管浩瀚洶涌,不能沖淡人們心中對英雄的敬仰;歷史的河流盡管綿長婉轉,無法流走人們對英雄的懷念。翻開歷史泛黃的史冊,遙望歷史的天空,一種愛國情思早已深入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散落在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華夏文明光輝的書冊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