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馬樞紐效果圖 郝偉亮供圖
鐵路工程建設網訊 4月12日,中鐵十五局常山江航電項目天馬樞紐導流墻、泄洪閘6號墩在塔吊的操作下正在立模,完工的7、8號墩,施工人員在墻壁上鑿毛槽、消力池、護坦節(jié)4倉也在緊鑼密鼓地綁扎鋼筋網,即將進入混疑土澆注程序。
灌注最后一段導流墻 呂畫眉攝
該公司承建的常山江航電項目由招賢、閣底、天馬、白虎灘4座樞紐(含4座大橋、1個服務區(qū)、4處錨地、拆除1座舊電站、常山江河道疏浚、1座護大壩),工期6年,總投資35.8億元,2023年9月開工。根據施工組織設計,天馬樞紐于2024年7月底動工,也是最后一座開工的框紐。該樞紐設圍堰、尋流墻、泄洪閘(含15個閘墩、消力池、護坦、橋梁、啟閉機房、閘門)、發(fā)電站、河道疏浚等,工程量大、工序多、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受汛期洪水和高圍堰邊坡影響,施工難度大。
泄洪閘墩施工 贠煥軍攝
為了安全、高效、高質量地建好天馬樞紐,該公司常山江航電樞紐項目部下大力做好“前戲”工作,對進場管理人員,各施工隊員工分批、分時段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并組織全員觀看全國近幾年建筑領域發(fā)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以此起到警示作用。在此基礎上,由項目主管領導、安全總監(jiān)給員工講授事故的危害、在施工中如何規(guī)避安全風險,杜絕盲干違章行為,防止各類事故發(fā)生。同時對管理作業(yè)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要求每個人熟練掌握崗位技能,在保證進度的同時,完成的每一道工序必須一次達到優(yōu)質標準。這種“磨刀不誤砍紫工“的管理方法,為圍堰、導流墻、泄洪閘規(guī)范施工提供了保障。
進入護坦作業(yè)工序 呂畫眉攝
在全長499.85米的一期國堰施工中,該項目管理團隊采用泥砂石、黃土、土工布、上萬立方塊石和旋噴樁穩(wěn)固堰體的辦法,建成一座堅固的防洪堤,一次性通過業(yè)主、監(jiān)理、設計單位驗收。在導流墻、泄洪閘同步施工中,從開挖基坑、打底、首倉底板、墻體和閘墩、消力池、護坦、門槽底板鉆孔注漿固結地下巖體,每道工序從安全防護到進度、質量、雙保把控,緊張有序,朝著目標方向推進。天馬樞紐167米長的導流墻最后一段即將完成,按計劃在汛期到來前必須完工的6個泄洪閘墩,已灌注完5個,消力池、護坦等也即將澆筑結束,一期圍堰正在被一方方地挖掉,發(fā)電站高圍堰在組織力量有序的填筑中。
中鐵十五局常山江項目部呂奎元 郝偉亮 劉利 贠煥軍 呂畫眉/文 郝偉亮 贠煥軍 劉利 呂畫眉/圖
為您推薦